1月16日 禮拜五
淩晨4點32分
寒假的開始
也快是17日的開始
選擇沒回去的寒假 看著大家一個個回去期待過年的寒假
是我的決定
蠻喜歡自己這樣的決定
和要回去的禮安 在麥當勞聊了快半個半夜
一樣地 從與好朋友的對話中 都得到 一個人思考所解不開的謎
一樣地 在洗澡的時候 蠻腦子的話語想法 就只想記載那幾秒卻受用的想法
最近排課 最近煩惱最後的學生時代 最近煩惱未來的工作要怎麽走
萬一12月30日 找不到工作 一切想呆在臺灣的想法都要被摧毀?
萬一學生時期 不多選幾堂課 不好好地跟朋友一起享受學生生活 未來懷念起 會更後悔?
萬一把課排少 成功當了某公司的工讀生 卻平衡不了畢製 會怎麽辦?
這些煩惱 左左右右 優柔寡斷
這些好像 越來越不像 原本的蔡耀銘?
蔡耀銘 不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然後極度想把握當下的嗎?
阿丐有時會說:你就是想太多
認真的時候又說:“你想得太天真了 這社會是很現實的” “應該想想自己要的是什麽 定位自己”
然後我反問:“那阿丐你現在過得開心嗎?”
“開心啊 但是距離想做到的事 還是要面對這現實啊”
“阿丐那我問你喔~要怎樣分辨自己喜歡的是什麽?不喜歡的是什麽?”
得出的結果是:我更需要了解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麽? “真正”要的是什麽?
這一個學期過去了 這4年的大學生活也快過去了
像中學時期的身形一樣 都在變化
外表沒變 内在變化 骨子裡其實沒變多少
但這一切 是覺得慶幸的!
公廣領域讓我成長不少 傳播出生的世新大學也灌輸不一樣的觀點
多選擇不一定好選 但多選擇就多了幾個考慮點
戰戰兢兢 提心吊膽
掉頭髮、拇指黑綫都近幾年出現
大略理解了大衆所謂的“成功人士”人生路綫
也大致明白文藝内涵講究的“内容可貴”尋求骨子内的靈魂
有很多走法 種什麽因就會得什麽果
站在十字路口 我卻不知道要怎麽抉擇 恐慌
應該學學 寒假不回 最後一年的大馬運動會不參加 的果斷
所以 應該提提這兩回事
之前的7個學期 7個寒暑假都有回去 充分地在麻坡的時間
即使目前是想留在臺灣的 但也有可能因爲敵不過現實而面臨12/30回馬的心理建設
最後的大學生活 最後的假期 我還有很多地方很多事還沒體驗
這已經不是回去身境尷尬、要忙畢製、打工存錢 的二流原因了
更主要的原因是 給自己設了一個考驗
體驗沒回去的新年 體驗加倍相思的假期 體驗更像學生的學生時代
有一些失去 下次再得到的時候更能珍惜
有一些遺憾 回憶起更有味道
所以,我喜歡這個決定,大馬運動會也是如此
應該考驗自己,然後忍著跨過,我相信這樣更能吸收
做下這樣的決定 非常果斷 非常坦蕩蕩地叫囂:放馬過來
一種犯賤的做法
但外來的犯賤 不可怕
更可怕的是 自己胡思亂想的 猶豫不決
“萬一最後承受不了 買了便宜機票回去的話 那一切不就炮灰?”
“萬一走一些縫隙 參加一天的大馬運動會也可以吧?”
“萬一留不下來 回去之後不就得重新花時間思考?”
拜托 做下這樣的決定時 就不能保持那衝勁 就往那個方向走 而不去考慮這些呢?
坦蕩一點,無法做到嗎? (所以更篤定了這兩個決定)
不太敢投入 因爲怕投入得越多 對於結果的感嘆越大
我想 這也可能是愛情方面的想法 也是一直單身的原因
提升自己的能力 或是 為自己鋪路
都是好選擇 都也是煩惱
認真覺得太過想太多了
想那麽多 不太像自己 不太像蔡耀銘
雖然喜歡throw back 一直檢視自己
雖然喜歡腳踏實地 而不是瞎忙瞎浪費人生
但是自己還是自己啊 無法獲得全世界的認同 但自己必須完全同意才行
這才是靈魂
“你喜歡現在的自己嗎?”
這一個問題 應該是每個階段 問自己的
現在的自己
很喜歡愛犯賤的自己 沒有小丑的世界會乏悶
很喜歡真心在交朋友的自己 雖然領會了好朋友會變質這個道理 但認真說 自己是掏心在對待朋友
很喜歡偶爾蠻牛衝勁的自己 非常猶豫的性格面對一些事卻果然起來
很喜歡樂於不求回報幫忙的自己 認真只是想要給別人方便 沒有其他私心 也只是不想自己給別人添麻煩而已
但是太過的猶豫 無法對自己狠下心來地定位自己
一直是現階段所不滿意自己的地方
不夠坦蕩
是應該 看著一個大目標 然後義無反顧地腳踏實地完成它
“我看你還蠻喜歡辦活動的”
“是嗎? 我不是很確定”
原來在做STP前 有一個SWOT
原來在做SWOT前 有一個品牌產品分析
先理解自己喜歡的是什麽 就像代言人先愛產品再代言‘的道理一樣
不急於進行定位 至少先找到自己愛的是什麽
在骨子 還是自己的自己
“你喜歡現在的自己嗎?”
這是對於未來來説的初衷吧
現在的年少輕狂 未來必定想念
莫忘初衷
我想 今天的我 又有了一些收穫
是一些實質地 雖然還是絕大部分的籠統
但希望能keep住它~
我還有很長的 與自己一個人相處 的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