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 禮拜六
晚上2點08分
大三至今的第一個境外活動
年終聚餐
結束了
第一次以一個參加者的身份參加第三次的年終聚餐
多一次就是最後一次了
但也希望下一次是最後一次
起初的不習慣
從表演者到幹部到今天算是個無頭蒼蠅
沒被賦予職責在身
是如此地輕鬆
是如此地有一點點地尷尬
但其實也不過是一個聚會 一個活動nia
最後 也沒特別的裝扮去參加
前天跟阿澤的limteh
整理了 好多現在狀況的思緒
從11點坐到4點
想要減輕心理的負擔 真的還需要熟悉的人 熟悉的喝茶聊天
太在意太多人的眼光
太在意太多人的指指點點
而開始迷惘 迷惘在大人的世界裏
不像以前的自己
就拿年終聚餐的服裝來説
會不想特別去裝扮
覺得低調 也不需要特別去顯眼
扮了覺得有點必
但卻被依謹的一句話打敗:也只有大學有這個機會能夠這樣玩這樣的膽識這樣的回憶
想想也是 以前是覺得好玩、應景、配合
而不是太多人的眼光
說寬了 就是讓活動更添趣味
說窄了 也不過是讓自己的回憶變得更豐富一些
太多的大男人觀點
大家熱鬧 我偏要站在人群外
大家盲目跟從 我偏要站在外圍看你們在瞎鬧什麽
説穿了
這有很成熟嗎?
只是你沒參與其中
你不懂其中的樂趣、其中的幼稚
(大大的嘆氣 幸虧找回了)
還有一個話題
最近在看還沒看完的書
開始懷疑 開始動搖
我真的不考慮延畢嗎?
不考慮留在臺灣嗎?
那麽堅決?
好動搖
當然好想 一口堅持的語氣:我後年就畢業回國發展
我覺得多多少少也有跟乾媽的過世還有看到馬來西亞的現實存活面的影響
但在跟阿澤的聊天中 我又找到了點頭的方向
(要把它記下 我怕有一天會忘記)
阿澤說 臺灣馬來西亞兩邊跑的時候
那個適應期 真的很容易 就被影響
比如説 剛回去的時候 會有很多想法
然後一天、兩天、三天 然後就懶惰 然後就忘記了
像個夢境
他希望 我要把一個想法
完整地 整set地 帶回去
馬來西亞傳播這一塊雖然不比臺灣發達
雖然很缺乏
但就表示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何況 我要的 不是一家大公司 一部電影 一個廣播
而只是 單純地 想要把 資訊 透過傳播 傳遞下去 而已
不是嗎
sender > receiver
一種觀念 一種想法 一種價值觀 的傳遞
而不是看到 單一主流媒體的世界
一種 “老師” 的想法
就好比說 一天會看報紙 聼radio 看電視 走在路上 上網等
都是資訊傳遞的管道
而 重點是 這些管道 是透過什麽方式
影響及改變了 receiver
我笑說:未來 如果還有主動學習日
我一定要回去開一門課 傳播 的課
讓學生能夠更早地學習到 傳播 的概念
它不是個理論 不是門知識
它像是個觀念 給你製造一個思緒大環境的地方
如老賴說的:有的知識,是向打進你基因裏面的一種知識
就如 我現在在學的
四年的學費
不單是知識而已 更多來説 是一種供基因呼吸的思想
很多東西 可以從身邊開始試驗 開始驗證運用
就從寒輔開始吧
真心希望 能夠做到!
每個學期都在一小步一小步地進步
給自己的壓力 不是心理無法解決抗衡的壓力
而是具體的壓力 然後克服它
這個學期 似乎廢了
但 找到自己 更重要
路還長 加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